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仁心仁术 2025医者故事 | “80 后” 医者显担当 温情守护八旬胃癌老人康复路

发布时间:2025-09-24 15:50 本文来源: 社会事业部

“贠大夫,要是没有您,我父亲这道坎真不知道怎么过!”

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病房,86岁的马大爷刚顺利拔除治疗所有管子,他的儿子紧紧攥着80后医生贠亨的手,言语间满是感动。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马大爷的脸上,也映着贠亨医生眼底的笑意——这段跨越数月的医患情缘,藏着无数关于责任、信任与守护的温暖细节。

故事要从七月份说起。那一阵,马大爷因进食哽噎入住消化科,做了胃镜、CT等检查后,最终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对于86岁的高龄高危老人,面对无法正常进食,日渐消瘦的身躯,绝大多数患者或者家庭第一选择一定是保守治疗,但是保守治疗,只能是维持及不断消耗下去,这么大的年纪,要面对如此大的手术,生死只在一线之间,这让一家人慌了神:大姑娘远在北京,两个儿子在外地打拼,身边只有一个儿子能守在医院,隔着山海的牵挂,让他们对手术及老人的预后充满顾虑。

接诊的贠亨副主任医师,成了一家人的“主心骨”。第一次见面,他没有急于讲治疗方案,而是轻声安抚:“大爷,咱先把身体检查检查看,一步一步来,别担心。”为了让老人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贠亨医生带领团队反复评估:普外科、肿瘤内科、麻醉科、营养科消化科、心血管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等多学科联合MDT术前讨论、制定方案,围手术期管理从心肺肝肾功能到全身症状,从既往用药史到日常睡眠、饮食习惯,甚至连老人爱吃的流食种类都一一记下。“术前多一分细致,术后就少一分风险。”他常对团队说,还特意为马大爷制定了专属营养支持计划,每天跟踪体重变化,调整饮食方案。

这些沟通和关怀,首先让患者马大爷坚定了手术信心,他说:“大夫说怎么样我就配合怎么做。”可家属的担忧并未完全消散,尤其是远在北京的大姑娘——她的丈夫是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对手术风险、操作细节有着更高的要求。一天,大姑娘通过微信发来十几个问题,每条都是精准的专业提问:“术中如何避免血管损伤?”“术中如何做到R0切除?”“术后营养支持方案?”“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术后肠功能恢复有哪些监测指标?”“出现吻合口瘘的应急方案?”

彼时,贠亨医生刚结束长达4小时的手术,看到消息后,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刻翻开马大爷的病历,逐条梳理思路。他没有用晦涩的医学术语敷衍,而是结合老人的具体情况,每项问题都给出详细解答:“针对血管保护,我们会采用3D4K高清腹腔镜下精准分离技术,配合术中荧光示踪清扫淋巴结,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降低损伤风险”“术后ERAS快速康复、中医康复理疗,肠内肠外全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恢复”。为了让对方更直观理解,他还手绘了手术示意图和术后监测流程图,事无巨细的告知以及应急处理预案。

次日,经过家里人的商议及决定,姑娘说:“贠医生,您的专业细致的解释,对我父亲病情的掌控,处理流程的全面,我们全家愿意付出真心和努力,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信任你,愿意为老人搏一把。”这份跨越千里的信任,也为贠亨医生增加了信心和勇气。对另外三个儿子,贠亨同样耐心十足。外地的两个儿子每次来医院,他都会特意留出时间,从手术准备到术后管理,从营养支持到快速康复,从术后镇痛到肿瘤全程化管理,每一个问题,每一处细节,每一次的问询,他都一遍遍细致讲解。

这样的解释,贠亨医生不厌其烦的重复了多次,在贠亨的反复沟通与守护下,马大爷和家属终于放下顾虑。手术当天,贠亨带领团队早早做好准备,从器械检查到流程确认,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手术灯亮起后,一场长达五六个小时的“战斗”正式打响——胃癌全切手术操作复杂,需精准处理胃周围血管、神经,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出血或吻合口瘘。但是手术难度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期,肿瘤晚期,肿瘤巨大,食管粘连,淋巴结侵袭,周围组织黏连,台上的每一次操作都需要全神贯注,每一次切割、缝合都力求精准,每一步的血管分离都需要精益求精,每一项的吻合重建都要慎重仔细。最终经过数小时的战斗,手术顺利结束。

当手术室门打开时,贠亨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声音沙哑却带着笑意:“手术很成功,大家放心。”家属们悬着的心瞬间落地,当家属望着手术标本以及较大肿瘤侵袭范围,也了解了手术的难度,过程及预后,他们围着他不停道谢,他却叮嘱:“手术只是我们完成的第一步,以后每一关都比较难,但是关关难过还得一关一关过。”

可患者康复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术后第三天,马大爷出现黄疸,皮肤、眼睛渐渐发黄,家属再次慌了神。贠亨医生第一时间赶到病房,细致检查后判断为术后胆汁淤积,肝功能受损,他迅速调整了大爷的保肝、利胆治疗方案。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多次查房,盯化验数据,问疼痛状况,分析检查情况,观察引流数据,记液体及营养摄入量,还常常安慰:“大爷治疗配合的非常棒,黄疸是术后常见情况,咱们慢慢调,很快就会好。”在他的综合治疗下,马大爷的黄疸逐渐消退。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术后第五天,本来开始进食流食,因家属心情迫切对饮食控制不当,马大爷出现吻合口瘘。得知消息时,贠亨正在家中休息,他立刻赶回医院,紧急处理后,又耐心向家属讲解治疗要点,要求他们要配合治疗,严格执行嘱托。此后,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他都会到病房,问询病情,观察数据,查看结果,观察引流,调理饮食,细致清理伤口、更换敷料,还手把手教家属如何观察伤口变化。在他的坚持与家属的配合下,马大爷的肠瘘慢慢愈合。

经过49天的漫长治疗,马大爷终于康复出院了,49天不是治疗的期限,更是等待吻合口漏愈合的期限,期待奇迹出现的期限,不仅仅考验患者意志依从及体质,更是对家属的耐受细心及照顾的考验,因为要长时间的禁食水,对常人来说都需要很强的意志力,更让一家人感动的是,贠亨不仅关注病情,更时时在意马大爷的情绪。他发现同病房有位胃癌患者,担心两人交流过多加重马大爷的心理负担,便主动协调为马大爷调整病房。“贠医生连我们没想到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患者儿子感动地说。

医护同心。病房里的护士们也用贴心服务温暖着马大爷:每天按时测量体温、血压、引流量,提醒服药输液;帮老人翻身时,总会有人凑在耳朵边轻声说“大爷今天心情很好哦”;看到马大爷情绪低落,护士们就陪他聊天,逗他开心。“这些姑娘比亲孙女还贴心!”马大爷常对着儿女念叨。

如今,马大爷已能正常进食、散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为了表达感激,一家人特意定制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疗病患,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还手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科室。“是贠亨大夫,用耐心和专业,驱散了我们心中的阴霾。您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认真查看每一项检查报告,那种严谨的态度让我们瞬间安心。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解释病情,让我们这些医学门外汉也能清楚了解患者的状况;精心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您的智慧与对患者的关......”感谢信如此情真意切地写道。

在医患关系被热议的当下,贠亨副主任医师和普外科团队,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他用医术驱散病魔,用耐心沟通搭建信任,用细致关怀温暖人心。这场跨越年龄与距离的守护,不仅让马大爷重获健康,更勾勒出医患同心的美好模样,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更多人前行的路。

供稿:中国网  韩敏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仁心仁术 2025医者故事 | “80 后” 医者显担当 温情守护八旬胃癌老人康复路
预约挂号 门诊信息 住院须知 特需服务 医院导航
互联网医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