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 2025医者故事 | 77 岁摔伤老人术后含泪致谢,市一院医护的暖心与医术都藏在细节里
想想都后怕,要是再晚一点,或者医生技术没这么好,我可能就没机会和你们这么舒心的聊天了。”
77 岁的王女士(化名)坐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床边,手里摩挲着刚拆了线的头皮伤口,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欣慰与感激。
二十天前的午后,身体向来硬朗、常年打理家务的王女士,踩着凳子整理冬季衣物时,意外因凳子晃动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恢复意识时,我头皮在流血,腰疼得根本动弹不了。” 慌乱中,她拨通女儿电话,120 急救车火速将其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此时,急诊科医护人员已提前等候在门口,急救医生一边快步上前接诊,一边同步向急诊室团队交代病情,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急诊室内,医护团队默契配合:护士迅速为老人测量血压、心率,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医生则仔细检查伤口。
“头部开放性损伤需立即清创缝合,同时要排查颅内和脊柱损伤。”
医生一边安排护士准备缝合器械与止血药物,一边紧急联系影像中心开通绿色通道,提前做好 CT 检查准备。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揪心:腰 1 椎体压缩性骨折、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这几种伤情叠加,对 77 岁高龄老人来说风险很高,尤其是颅内出血可能引发颅内压升高,危及生命。”
接诊医生介绍,医院当即启动紧急收治流程,并第一时间联系脊柱外科、神经外科专家会诊。
多学科协作的暖流在此刻涌动。脊柱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老年医学科专家迅速集结,针对老人的病情展开精准研判:颅内血肿量不大,暂无手术指征,可密切监护观察;但腰椎骨折已导致老人无法站立,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必须尽快实施脊柱手术。“当时孩子们担心手术风险,是我自己下了决心 —— 手术成功就好好活着,即便有意外也不后悔。” 王女士回忆,面对她的信任,脊柱外科的医生们更添信心,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释手术过程与风险,还分享了类似成功案例。看着医生们专业严谨又温和耐心的模样,她悬着的心渐渐放下。
手术,仅用半小时便顺利完成。全程保持清醒的王女士,术后两小时试着活动腰部时,惊喜地发现剧烈疼痛大幅缓解。“我居然能站起来了!” 当她在主管医生成斌鼓励下尝试站立的那一刻,哽咽着不敢相信 —— 术前她曾以为这一跤会终结自己直立的人生。次日清晨,护士来到病房,搀扶她坐起、下床,当她双脚稳稳踩在地板上时,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护士的陪伴下她小心翼翼地在病房内迈出了康复的第一步。“手术才几个小时就能走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王女士的话语里满是惊讶与喜悦。

“他们不光医术好,这儿的每一份关怀都让我心里暖暖的。” 他们对我就像对亲人一样
王女士反复念叨,术后每天清晨,护士都会准时来测量血压、体温,手把手指导康复锻炼;医生定时查房,细心询问恢复情况,根据她的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脊柱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暖心照料下,王女士的身体日渐康复,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她不止一次对家人说:“这次能捡回一条命,还恢复得这么快,全靠医院的好医生、好护士。我一定要想办法把他们的事迹报道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医术和服务”
据了解,王女士接受的经皮椎体强化术,是针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等情况,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帮助快速恢复肢体功能,为老年骨折患者带来了康复新希望。
文:中国网 韩敏
社会事业部 张丽宁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互联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