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医疗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闭幕
8月29日,“国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医疗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启动。医院副院长王冰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会议特邀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刘晓菊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包海荣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董理教授,以及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中心主任刘丽君教授、呼吸中心二部主任边雨田教授进行授课。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同仁们齐聚一堂,怀着守护呼吸健康的初心,共同参与这场以“提升”为主题的学习盛会,助力慢阻肺防治工作在基层扎实推进。
副院长王冰在致辞中谈到,当前慢阻肺发病率高、基层防治能力仍有待加强。本次培训恰如“及时雨”,有助于补齐基层短板、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到实处。他向各位授课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学员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空杯心态投入学习,二是注重学用结合,促进知识向实践转化,三是发挥“种子”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整体水平提升。他强调,慢阻肺防治是一场持久战,基层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涵盖多个核心议题:刘晓菊教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进行了系统解读。
包海荣教授深入讲解《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
董理教授就“肺功能检查与舒张试验操作及结果解读”作了专业授课。
边雨田主任围绕“慢阻肺基层吸入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展开讲解。
刘丽君教授以《呼吸慢病管理》为题进行了分享。
在基地参访环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护士长杜世霞结合呼吸康复实操培训及诊疗室参观,与学员深入交流,从仪器使用到慢病管理关键点,全面增强了学员的呼吸康复理论与实操能力。主管护师刘桂玲细致讲解了呼吸康复设备操作与参数解读,帮助学员夯实实操基础。综合诊疗室主管护师李娜系统培训了吸入制剂应用与慢病管理,涵盖诊疗环境设置、设备使用及病例规范管理等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学员的慢病管理能力。肺功能技师任咏梅深入浅出地讲授了肺功能相关知识,学员专注听讲、积极互动,深化了对肺功能评估与管理的理解。
实操考核环节聚焦吸入制剂规范使用及肺功能报告判读,通过演练与讲解相结合,切实提升学员在呼吸诊疗中的关键技能应用水平。
本次培训从指南解读、技能实操到基地参访,系统、全方位地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对慢阻肺的防治能力。期待各位学员将所学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有效力量,推动慢阻肺防治“强基”行动在基层落地生根,共同为群众呼吸健康筑起坚实防线。未来,让我们继续携手,在慢病管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供图/供稿:呼吸中心 李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