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园地

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园地护理小贴士详细

关于多重耐药菌的6个知识点,你应当了解!

发布时间:2017-10-27 10:24

   一、什么是多重耐药菌(MDR),什么是泛耐药菌(PDR)?

 

MDR是指某种细菌同时对三种以上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抗菌药物耐药,如同时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均耐药。

 

PDR是细菌对本身敏感的所有药物耐药。通常指某种细菌对临床上常见的7类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对少数抗菌药物可能敏感如多黏菌素、替加环素。

 

二、哪些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需要上报?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胸菌;

 

6、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三、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

 

  • 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

  • 在MDRO感染率高的科住院;

  • 高龄患者;

  • 高危手术;

  • 免疫抑制剂应用;

  • 插管或侵入性操作;

  • 长期住院患者;

  •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 呼吸机应用。

     

四、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1、经治医师收到化验室发出的MDRO检验报告或收到MDRO预警后应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1)在24小时内下达“多重耐药菌隔离”医嘱。

 

(2)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及治疗用药情况。

 

2、当班护士应悬挂“接触隔离”标识牌,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者转科时,应及时通知转入科室并在《护理记录单》中注明“接触隔离”。

 

(接触隔离标识→ 蓝色)       

(飞沫隔离标识→ 粉色)

(空气隔离标识→ 黄色)

 

3、医护人员在各项操作前后应严格手卫生,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4、转科时,应及时通知转入科室并在病人转科记录中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接触隔离”。

 

5、转科、出院或死亡后床单位及周围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采取哪些隔离措施?

 

1、尽量选择单房隔离,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无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床距需≥1m);

 

2、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开放伤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实施隔离防护:洗手/手消毒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操作后,及时脱去手套、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一次性用品及其它废弃物均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垃圾统一处置,锐器放置在锐器盒内。

 

7、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使用专用的抹布或一次性医用表面消毒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8、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六、隔离解除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3个标本(每个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MDRO,解除隔离时应对病房进行彻底终末消毒。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关于多重耐药菌的6个知识点,你应当了解!
预约挂号 门诊信息 住院须知 特需服务 医院导航
互联网医院
网站纠错